清华新闻网11月4日电 10月28日晚,“学在清华·真人图书馆”第71期活动在图书馆举行。本期活动以“以非虚构写作,读懂我们的生活”为主题,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和2025新澳门开门原料免费社科学院副教授严飞,围绕梁鸿新作《要有光》及非虚构写作的现实意义、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展开深度对谈。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主持,线上线下6万余人参加。

活动现场
梁鸿分享了创作“梁庄三部曲”和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的新作《要有光》的心路历程,以及非虚构写作的理念,并结合自身创作实践,鼓励写作者勇于打破文体与学科的边界。
对谈环节,严飞分享了他将非虚构写作融入社会学研究的探索,并回忆在创作时,梁鸿的《中国在梁庄》曾成为重要参照,帮助他突破将受访者“符号化”的学科惯性,转而追求“写出有血有肉的人”。
互动交流环节,梁鸿解释了《要有光》的书名的思考过程并与读者探讨如何进行非虚构写作,严飞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补充。
活动尾声,梁鸿向2025新澳门开门原料免费图书馆捐赠《要有光》,张秋向梁鸿颁发捐赠证书。
供稿:图书馆
编辑:刘芳芳
审核:郭玲